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 > 详情
天津南台村:创新党建强引领 凝心聚力促发展_视点

九游网   2023-05-12 16:24:38

路边花团锦簇,农田庄稼翠绿,房前院墙皓洁,河道水波湛蓝,航拍中一幅五彩水村图铺展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塘镇南台村。这一段游客用无人机拍摄的游览视频中,村落道路齐整,村貌整洁美观,产业经纬分布,一派繁荣有序的景象。

南台村坐落于北大港水库西侧,独流减河、马厂减河从村旁穿过,三水环抱,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人杰地灵的村落却并非一直惠风和畅。三年前,这个拥有约1700人口的村庄,村集体经济还不足10万元。

2015年,村“两委”班子换届,变化悄然发生。班子成员创新党建引领模式,用基层组织建设的“活水”冲去村中“灰霾”,村庄的面貌逐渐改善,管理的路子一一明晰。路子清楚步子就大,现在的南台村成为天津美丽乡村的“样板间”,多次获评滨海新区“五星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22年,南台村荣获天津市乡村治理示范村、天津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村党总支书记王春盛获评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资料图片)

南台村村民在节日进行民俗表演。受访者供图

党建“1+5+N”模式让村庄换新颜

村庄的样貌就是村庄的精气神。新城镇建设中,南台村一半村民上了楼,一半还在老村平房区,没享受到规划、建设的好处。过去村民对参与环境整治和管理并不上心,老村平房区内7条胡同,条条都存在道路坑洼、污水乱排、垃圾成堆的问题。破窗效应下,上楼的村民对居住环境也不珍惜,在公建楼道随处乱放杂物。

2015年,王春盛成为南台村新一届党总支书记。回村里走访,成为他上任后的一件大事。“我住在双全巷胡同,胡同口的垃圾堆到底由谁负责、由谁监督?我看大家监督就是没人监督!”走到老村居民党员代表杨绍臣家里,他耿直的话语击中了王春盛。王春盛仔细听着杨绍臣的话,在工作日志上记上了“分区引领,加强党员引领”一行字。自此,一场影响全村发展的基层党建网格化的棋局缓缓铺开。

是哪些地方脏乱差,如何乱,为何乱,王春盛带着“两委”班子成员逐步梳理村里的环境卫生情况,也理出了发展道路。“分区”二字再次跳入他的脑海。楼房区按照楼栋划分,平房区按照胡同划分,共划定5个片区,各片区设负责人,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和志愿者的作用,将分区分管落到实处。一个由1个党总支带领,5个区域协作,N个基层党员、志愿者执行的“1+5+N”管理模式正式形成。

在“就近就便、易联易管”原则下,每个片区辐射人口约400余人。五个关键“纽结”,整合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推选片区长,“织就”党建引领下的强力网络。例如,平房区3区包含开春、双全、三宝、四平等7条胡同,杨绍臣大爷成了3区的骨干力量,村民彭宗河和王富顺成了3区的志愿者,村“两委”成员王富军作为3区的负责人。另一边,楼房区也是“党员+志愿者”的形式管理。一个个环境问题被归纳,标记责任人、处置时间、解决方法,形成了环境账本。理清管理脉络,明晰责任网格。一个个村民都成为环境整治的宣传员、监督员和治理员,新模式极大激发了村民自治活力,推动环境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南台村完成了绿地认领、楼门亮化、“厕所革命”、科技助农、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村民广场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全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党建“四联”机制让特色产业变强

盘清了环境账,疏通了人心,村里还有一本产业经济账要算一算。受自然条件限制,南台村土地盐碱化程度严重,一度制约了当地农业发展。

为了给盐碱地洗盐(通过水分循环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南台村人打算尝试灌溉渗透。村“两委”希望利用村庄毗邻独流减河与马厂减河的地理优势,引入河水对土地进行自然灌溉。王春盛为此多次到访北大港水库管理中心,最终与对方建立起党建联盟,并形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共建理念,将部分河水引流进入农田,成功缓解土壤盐碱化情况。

在改良土壤、提升耕地质量过程中,南台村摸索出“党建联盟、力量联帮、资源联享、利益联结”的四联机制。南台村党组织还专门成立了乡村志愿服务队,村干部带领志愿者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轮番下田平整土地、开沟挖渠、增施有机肥,在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土地盐碱化程度得到很大改善。村“两委”还将这种机制有效运用到村域产业发展中,成功打破发展瓶颈,为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村里种粮大户赵连荣看到土地改良成果后,打算尝试开展对环境要求高的稻鱼混养。去年,他承包了465亩地进行稻鱼虾蟹立体生态种植养殖。“稻鱼和谐共生相互促进,我们现在的水稻年产量可以达到40万斤,虾蟹产量约1万斤,鲫鱼、草鱼产量4000多斤,每年创造净收益120万元。”赵连荣开心地说。

产业发展处处开花,南台村的林果业也有了自己的品牌。“之所以能够打响冬枣品牌,多亏了村党组织对我们农户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对于村里的“四联”工作机制,王德起感到特别受用。在新机制下,王德起的冉冉家庭农场与周边的林果站、农业局、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党组织搭台铺路,王德起先后前往河北、山东、浙江等地开展实地考察,学习枣树种植经验。如今,冉冉家庭农场冬枣年产量达8.5万斤,每年能够带来7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村里以该家庭农场为示范典型和实践基地,每年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就业服务等活动,不断推动资源共享、利益联结,帮助当地村民转变传统农业发展理念。在树立了“起好枣”这一特色品牌后,南台村还在不断打磨枣文化,推动冬枣产业形成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采摘、文旅的综合产业链条。

党建聚力倡树文明乡风

经济发展了,文化建设又成为南台村“两委”的心头事。如何打造一个农耕文化与城市文明相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协调的文化乡村?“点单”文化服务满足老百姓文化新期待,“线上”乡风吹起乡村文明新气象,办好“村晚”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南台村探索党建引领走出一条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村里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充分释放文化活力。2020年,南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挂牌成立,并在滨海新区率先完成“点单派单”云平台服务。第一单科普讲座,小村庄就“点来”了天津市里的专家。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副部长张威带来“中国科普App”的精彩宣讲。随着平台发展,南台村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满足全村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现在,全村从开始的2支文化活动队伍发展到9支,包括舞蹈、太极、宣讲、农技服务等。另一方面,在村“两委”带领下,文艺骨干不断盘活线上空间。村里还充分挖掘本土优质创作元素,用有温度的镜头记录乡村生活的一点一滴,以VLOG、短视频等方式展现当地风土人情,讲好南台发展故事。

“我们的村晚”也烹出一道文化大餐。多年来,南台村以举办村晚为抓手,打造农村多元文化品牌。“我们的村晚”厚植乡村底蕴,从请人办村晚到培育自己的草台班子,村晚的内容越来越亲民、越来越接地气。这些由村民自编自导、自创自演的草根节目,每一个都集聚百姓智慧、彰显乡村文化,既展现地域特色,又带有“泥土芬芳”,追溯“时光记忆”。

“我们把许多乡村振兴的丰富成果也搬上了村晚舞台,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大饱口福,品味特色农产品,让更多人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王春盛说,现在村晚已经成为集文化传播、旅游宣传、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

南台村的巨大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村民自发为南台村创作了村歌《南台欢迎你》,正如其歌词所唱的那样,“南台人凝心聚力,喜迎乡村发展新风气,在新时代创新佳绩!”

责任编辑:李亚新 王晓乾(见习)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