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霞琼阿姨在如意里住了27年,以前和朋友相约一起跑步,现在则是相约一起慢走,也有一些朋友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没装电梯之前,好多天才下楼一次,一起散步的人一度都约不到了。
后来,小区里能装电梯的楼栋都装上了电梯,愿意下楼一起慢走的邻居变多。而从4月份小区完全改造结束后,大家发现在小区走两步,感觉到累了的时候,就能看到椅子。
原来,在对小区里面的座椅位置进行设计时,设计师黄晓晨说,把两类意见都考虑进去了——
【资料图】
座椅尽量多一是老人们说,休息的座椅要尽量多,于是几乎每栋楼门口、各个区域都能找到座椅。
值得一提的是,小区新添了大面积的防滑红色步道,步道上老人们喜欢散步慢走,年轻人喜欢跑步,小朋友喜欢奔跑嬉戏。为了兼顾用跑道的人和想坐下休息的人,跑道边的座椅往绿化带后移了一段距离,这样既能方便走累了就能坐下休息,又避免了休息时被身边跑步的人碰到。
阳光处、树荫下,都要有座椅二是山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林维敏说,“晒得到阳光的地方要有座椅,有树荫的地方也要有座椅”。考虑到小区里有一半以上的居民是老年人,老人们喜欢坐着晒太阳,但也怕阳光暴晒,所以设计师在座椅定位时,也观察一天当中太阳初上、烈日当头、午后暖阳等不同时间段的光线情况,结合有没有树荫、有没有阳光的情况,设置了合适的座椅位置,“一天中不管什么时候,都能找到合适的坐着聊天拉家常的地方”。
何阿姨说,如意里的很多人都是在这个小区住了大半辈子的,对这个地方,对周围的邻居都很有感情,中间小区住着不方便,很多老邻居为了方便照顾,搬到了子女家,或者去子女家旁边租房子住,这次小区改造后,很多人都搬回来了,大家也都更愿意下楼走走聊聊。
林维敏说,每周不同楼栋会派出2名志愿者,负责在全小区的绿化带拾垃圾,“以前都是楼组长或固定的几个人,现在出现了好多新面孔。”
小区里,到处是温情满满的小细节林维敏说,在街道征集到小区改造设计方案后,就在小区门口一一展示这些方案,请所有居民投票,最终投出了今天的这个方案。
在更详细的设计方案出来之后,还举行了好几场宣讲会,请居民听设计师的想法,提意见。设计师黄晓晨说,那几场宣讲会几乎是爆满,“会听老人的意见作出改进,也会跟老人解释我们的设计,很多人听了之后觉得有道理,也就接受了”。
改造阶段,居民现场“监工”/资料图在小区老年人和设计师的“共同设计”下,不仅更加美观的小区环境,也有很多人性化的小细节——
门牌号放大,颜值高也更容易找以往老小区的门牌号,都是贴在楼栋入口处的绿底白字小号牌,找起来不方便,尤其是晚上。
改造之后,每幢楼房前的门牌号码是特制的放大版,玻璃砖、大片棕色底、白色大号字体,搭配周边的绿植,很好找,颜值在线,高级感满满!
“搭配晚上的灯光,效果更好!”
更低、更慢的垃圾厢房以前如意里扔垃圾需要统一时间,很不方便,这次改造决定在小区入口旁建造一个垃圾厢房,好让居民24小时都能扔垃圾。
“我们一听要建垃圾箱,还是只能垃圾箱,马上就提出,一定要照顾我们老年人使用。”何霞琼说,最开始垃圾箱是按照标准设计,开口的高度在1.25米,关门的速度也是统一的5秒,邻居们纷纷提意见——
小区半数老年人会不自觉地弯腰驼背,1.25米的开口太高,5秒也根本来不及扔!
于是最后,垃圾厢房的开口高度统一下降到1.1米,按键之后,打开的时间也延长到15秒,这样一来,老年人就可以笃笃悠悠地扔垃圾。
有角落的地方,都是圆角为了防止老人或孩子摔倒后碰伤,小区的花坛转角处、桌椅角、柱子角……凡是有尖角的地方都磨成了圆角。
跑步、锻炼也有趣味“慢跑路段,建议配速80s/100m……”在红色跑道上,还能看到不少标记,设计师说,这是听到有老人、年轻人会在这里跑步锻炼,就做了这些小标记,跑步的年轻人可以增加趣味性,慢走的老年人也能看看标记,多多用脑思考。
现在一路扶手到家,想聊天下楼就行,不用再打电话说起改造之后小区里的最大变化,林维敏分享了一个让她很感动的场景。
这让她回想起很久之前,上海里弄里温情满满的邻里关系,“其实大家住一起很多年,不少人也想碰头一起聊天,之前下楼不方便,只能打电话,现在一个电话约在楼下见就行。”
“从进电梯到家门口,真的可以一路扶着扶手”,抱着5个月大的孙子下楼遛娃的陈阿姨说,虽然之前电梯装好了,但从电梯到家门口,还需要走几步路和台阶,走的趟数多了或是身体状态不好的时候,仍然觉得吃力,今年3月发现电梯里、楼梯口都装上了扶手,“一直延伸到了家门口”!
林维敏说,这也是听了老人的意见之后,做出的“微改造”——
何阿姨说,现在常常跟邻居们一个微信,约在老地方见。所谓的“老地方”,其实是如意里邻里最喜欢的凉亭。
这个亭子在改造之初准备拆掉做成花园,遭到了所有老人的一致反对——
后来,设计师听取了老人们的意见,不仅保留了凉亭,还增加了靠背座椅,中间搭出了一个小方桌,方便在这里聊天的人们放水杯、放手里提的菜……
还取消了原本为了美观要造的台阶,因为老人们觉得走上走下容易绊倒,据何阿姨说,原本台阶已经造好,老人们提意见以后,又拆掉,重新用沥青铺平。
才有了今天这个崭新的,话家常的“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