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广东省多位领导前往深圳市,深入重大科创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就推动产业科技融合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强调深圳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着力在产业科技融合上下功夫,全面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其实在深圳南山区就有一个产业园区,侧重研发创新,支撑深圳南山区成为科技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聚集地、科技总部聚集地、创新资源聚集地。深圳南山区的科技创新土壤一直肥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李金萍 深圳报道
【资料图】
在南山区北部的塘朗,西丽学苑大道、留仙大道与塘长路相交形成的三角地带,有一片“低调”的产业园。
低调说的是它在留仙大道和学苑大道的两个入口处没有一块牌匾,容易被错过。
但就是这30.9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里,南山智园入驻企业86家,先后涌现出深信服、维谛技术、锐明技术、北鼎股份、道通科技、雷赛智能等一批上市公司,也有十几家企业在IPO进程中,超过50家的专精特新企业。
与所有位于市中心的产业园一样,南山智园也面临土地资源有限、园区间竞争加剧、租金比较优势不足、单位面积产值触顶等一系列问题。
但智园更为幸运,背靠一路之隔的南方科技大学,步行5分钟到深圳大学城的独特区位优势,让智园成功孕育出自身特色的“产学研三智模式”,并随着2022年进入南山区推动的“10公里产业带”,再次进入产业迭代升级的上升通道。
侧重研发创新,智园正在将自己打造成新型研发机构聚集地、科技总部聚集地、创新资源聚集地。
在形成国家级高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设计集群后,智园的目光转向了细胞和基因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等。
智园正在变得越来越“聪明”。
链接深圳科创大脑的“聪明”园区身处南山的智园有一个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临近高等学府。
在深圳,这种区位似乎有一种特殊魔力,腾讯、大疆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都是紧邻深圳大学起家。南山智园的一位负责人也曾开玩笑地和记者表示,“园区的企业都说我们这里风水好,利于企业发展”。
但“好风水”也不是与生俱来。
2011年,在南山智园一期工程开始前,虽然紧挨深圳两大高校,这片区域内还看不到任何“智慧”的元素。这里随处可见小服装厂、铸铁加工、注塑等劳动密集型工厂,污水、垃圾让人望而生畏。
随着深圳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南山智园作为大沙河研发走廊及研发总部基地,纳入城市旧改项目,南山智园的智慧园区开始变化。
2013年,智园一期建设完成,这里渐渐变成了南山产学研联通的重要神经中枢。
“附近的几所高校就像是创新的大脑,产业就像是肢体,我们就是把大脑和肢体连起来的神经。”智园党委书记宋超介绍,依托地缘优势,搭建智园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简称“智研”),聚集产学研需求对接,围绕产学研合作项目全周期,形成“需求对接、项目帮扶、成果转化、打造基地”的阶段性运作机制,推动企业的技术应用资源和高校的理论研究资源结合,为园区企业科研创新赋能。
“毗邻大学城,为企业招聘人才、产学研合作提供了便利。”核心医疗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作为由南山区重点引进的企业,核心医疗是一家致力于开发人工心脏、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等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研发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据了解,目前该公司正在和南方科技大学洽谈,通过联合培养方式,扩大企业人才队伍。
同时,清晰的产业规划,高质量的发展企业引入,也为园区的产业聚集和企业稳势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别于传统园区,智园在定位之初即有明确的产业规划——“一楼一园区”产业定位,比如A1栋主要聚集互联网产业园、C2栋聚集未来媒体产业园等。
此外,智园为保证园区高质量发展,方便企业打通上下游产业资源,形成优质的企业发展圈,对新入驻的企业也设置了一定的准入门槛。比如上市企业或拟上市企业,市、区政府引进的重点创新机构或团队,引进“千人计划”、“孔雀计划”等海内外高端人才的企业,可放宽条件优先引入。
值得注意的是,园区也会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不同类型的企业,包括创新孵化平台、产业研发平台、产业发展协会等,为形成产业上下游企业项目沟通,打通产业合作提供空间。
至此,智慧园区形象已现。
一方面,园区聚集着一大批可以促进产业发展的创新机构,包括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平台等。
另一方面,一个个富有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比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先后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广东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园。
不断提升园区含“金”量虽然树立了“产学研联合”的形象,但是园区依旧还有“烦恼”。
作为南山中心区域的产业园,土地逼仄可以说是“基因问题”。与其他区域动辄百万平方米的园区面积相比,智园30.9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决定了这里容纳量的天花板。
其次就是“租金”。虽然智园的租金价格对比周边写字楼等办公场所差别不大,但和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等区域内产业园,租金价格则处于竞争劣势。
一面要留住企业,一面要尽可能提高土地空间的产值含金量。智园面前的“烦恼”并不易解。
这次智园选择在“赋能”上做文章。
“智苑”是智园推出的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园区青年对科学理论、科技资讯、文化艺术、同行交流、职业发展等学习需求旺盛的特点,建立“智园书苑”及“智苑”青年学习提升机制,制定“智苑”青年学习提升全年计划,通过“一月一主题”开展不同层次、主题的活动。
“PRO Talk院士说”活动也是智苑的品牌活动,通过定期邀请园区院士,以及到访园区的科技金融、文化艺术等不同领域的领军人物参与演说,与园区企业与工作人员共话行业发展。
活动举办至今,先后有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主任孟庆虎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院士、维谛技术北亚区总裁祝金程等行业专家分享行业发展。
此外,智园还搭建起了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简称“智研”),围绕产学研合作项目全周期,形成“需求对接、项目帮扶、成果转化、打造基地”的阶段性运作机制。
智研主要聚焦产学研需求的对接,为园区企业的科研创新赋能。园区通过高校专家走进园区系列科技交流活动、PRO Talk院士讲堂等活动,收集分析园区企业的研发创新需求和校区学院的研究实验需求,并在“三区”内部进行匹配、对接、联系,搭建高校科研教师学生和企业高管研发人才团队的沟通渠道,推动企业的技术应用资源和高校的理论研究资源结合。
校企联合实验室是此阶段的重要合作形式。据了解,园区内先后有多家企业与附近高校合作,助力企业产品的科研创新。比如去年7月,柔脉医疗(深圳)有限公司与南方科技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成立「柔脉医疗-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围绕再生医学与人机接口等前沿科学技术,开展深度合作。与此同时,还有许多联合实验室正在推进中。
南山智园以三智机制,即“智苑”、“智研”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产学研效能,为企业赋能,成为产业集群建设的关键。
同时,为了减轻园区企业的“房租”压力,破解土地、空间资源紧缺带来的企业成本上升问题,南山智园配合南山区部署,以3-7折优惠租金出租给优质企业。相对于周边同类空间,只有一半的租金,配合优质的服务,智园既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又提升了在园企业的满意度。
提前落子“专精特新”和未来产业“烦恼”得以缓解,但不可否认的是空间上限依旧存在,企业的吐旧纳新也不会停止。
2020年,智园再次扩容,南山区生命科技产业园开园,可提供22.5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定位于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精准医疗、数字生命等前沿交叉领域。
生命科技产业园隶属智园统一管理,这也是智园对未来的一次“提前落子”。
近年来,作为“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引领区”,深圳南山正从政策、空间、人才等多个方面发力细胞与基因产业。今年南山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着力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探索设立开放式创新中心和专业孵化器,持续推进小分子药 CRO 公共平台、益诺思安评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南山智园也紧跟南山产业发展需求,以生命科技产业园为生物医药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基地。
其中,宾德生物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及全国多家权威医院建立了广泛的深度合作,形成以细胞治疗为主体的“产学研用”联合体。达科搭建的生物实验平台,专注于细胞培养试剂、体外诊断试剂的开发和制造,也处于同行领先水平。
此外,生命科技产业园还在积极谋划布局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南山区“向海问药”提供更多的产业空间和赋能服务。
同时,智园也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做足了文章,意图扶持园区未来的主力军。
一方面,智园主动联系南山区企服中心、科创部门开展合作项目的扶持政策宣讲,提供规范撰写立项书、资金预算注意事项、后期审计辅导等课题申报指导。
另一方面,智园邀请行业专家免费为企业申请专精特新企业把脉,不仅会对园区企业申请专精特新企业阶段进行判断,还会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市场环境,精准且帮扶性地助力企业发展,赋能园区产业升级,为园区培育高附加值产业赋能。
“园区经常提供一些最新的政策和信息,是我们和政府对外沟通的窗口,对公司专注人工心脏领域,实现以深圳为中心,链接华南区域产业发展资源大有裨益。”核心医疗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该公司已经成功入选最新一期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
目前,智园一二期中内“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超过50家,密度远大于同类园区。
2021年,南山开始全力推动“10公里产业带”行动,将构建起“以南山智园、南山智谷、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等为核心,以百旺信工业园、红花岭工业南区、艺晶工业园等高端制造业生产基地为支撑”的10公里产业带。让高端制造企业将创新链、产业链布局在北部10公里范围内,形成空间聚合优势。
以产业带为依托的智园,未来也将越来越“聪明”。